当前位置:首页 > “西部电影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在《艺术百家》畅谈西部电影振兴发展
“西部电影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在《艺术百家》畅谈西部电影振兴发展
本网专稿
2024-04-08

2022年,西影集团成立“西部电影研究中心”,旨在推动西部电影的理论研究和创作交流,构建新西部电影的理论研究体系,促进西部电影的高质量发展。

“西部电影研究中心”四位特约研究员陈旭光、饶曙光、范志忠及张阿利,在《艺术百家》杂志2024年第一期分别发表文章,对新西部电影的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一、陈旭光:《瞩望一种新西部电影:历史、现实与“空间生产”》

文章回顾了“西部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陈旭光指出自1984年钟惦棐先生提出“立足大西北,开拓新型‘西部片’”的口号以来,“西部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史和理论批评史上的重要现象。“西部电影”经历了从狭义的地域电影到泛化、含义模糊的转变。不仅仅是一种电影美学流派,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遗产。它代表了80年代的文化精神,与当时的文学、诗歌、戏剧等艺术形式共同构成了一种文化思潮。

此外文章还强调了互联网、数字技术、3D、VR、人工智能等新媒介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全方位影响,这些技术不仅改变了电影的生产、传播方式,也改变了观众的接受观念和观影习惯。

陈旭光提出了西部电影未来发展的策略,包括在时间维度上与历史和当代对话,在空间维度上扩展到广义的大西部地区,在媒介技术层面上利用最新科技进行跨媒介开发,在超现实维度上开掘想象力消费型影像美学。这需要构建一种新的西部电影概念,即“新西部”、“大西部”电影,这种电影应该超越传统的地域和文化界限,融合历史与现实、梦幻与神话、生活与风俗等多元文化元素,以适应新时代观众的需求。西部电影还应该呼应国家战略需求,承担国家形象建设的功能,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推动文化交流和中国电影、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总体而言,文章呼吁对西部电影进行重新审视和战略规划,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发展,从而实现西部电影的再出发和再辉煌。

二、饶曙光:《西部电影与共同体美学》

饶曙光回顾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部电影的发展历程,指出“西部电影”在中国电影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人文精神、民族特征等多维度的创作特点。同时,也指出西部电影在票房和观众接受度上存在一定的挑战。

电影作为一种注意力经济,需要通过话题性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观影率和票房。西部电影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具备更多话题性,以便在众多影片中脱颖而出,吸引观众。所以,通过系列化创作来打造西部电影的品牌,通过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系列电影来提高西部电影的标识度和认知度,进而增强观众的信任和忠诚度。“西部电影”应该具备共同体意识,既要强调地域文化特色,也要与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建立共情、共鸣和共振。“西部电影”应该在传承地域文化的同时,与观众建立共同体美学,实现文化的传播和影响。

饶曙光还指出“西部电影”在参与“中华性”话语建构时,应坚持共同体美学原则和意识,通过艺术美学的方式深入观众内心,传递民族文化,塑造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形象。同时,还应该包容地域化、差异化、多样化,面向现代化、未来、面向世界,形成一个富有张力的共同体,以推动“西部电影”的长远发展和“中华性”话语建构。

三、张阿利:《新时代中国新西部电影的新实践》

张阿利认为新“西部电影”是指新世纪以来,在继承和拓展20世纪80、90年代西部电影的文化精神和艺术品质的基础上,融合传统与现代、艺术与技术、市场与产业等要素,形成的具有西部时空特色和鲜明类型特征的电影创作集群。

新“西部电影”从艺术电影流派转向更加开放的电影观念,探索多元化创作方向,同时在市场赛道上狂飙突进。这一转变是中国社会整体转型的必然要求,但也导致了与最初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产生疏离。

新时代的新“西部电影”在题材内容、主题内涵、形式风格以及现实观照等方面展现出新的面貌,包括对“人民性”的探索、对“现代性”困境的反思、空间影像的地缘性呈现、儿童电影的西部情怀、喜剧类型美学的乡土新变,以及生态题材电影的创作道路。新“西部电影”的创作应以民族性、地缘性和时代性为三个坐标,通过地缘美学方法,涵养新西部电影的主体性,确立电影的本土话语和审美形态。

新“西部电影”在新时代的创作实践中,不仅延续了历史传统,而且积极响应时代号召,探索艺术前沿,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价值。

四、范志忠:《类型与奇观:新西部电影的美学话语》

从80年代开始,“西部电影”经历了从经典到后经典的变化,其地理空间从大西北拓展到西南地区,形成了独特的人文内涵和美学价值。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叙事空间,交织着荒蛮与神秘、质朴与瑰丽等元素,成为中国民族文化影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电影的美学内涵,包括其对自然风光的呈现、对西北文化的表达,以及第五代导演作品中的历史反思和忧患意识。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西部电影”开始注重类型化和产业化的拓展,出现了西部武侠片、西部古装魔幻片、西部警匪片等新类型。而一些西部电影也开始关注生态问题,如《可可西里》《狼图腾》等,这些作品给西部话语注入了新的文化反思力量。

“西部电影”不仅是地域性电影,而是在全球化时代重建的差异性空间,通过不同代导演的影像再造和空间生产,发展出多种审美样态和类型范式。在后全球化语境中,西部电影面临着如何在传承文化内涵和美学特色的同时进行创新,塑造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的挑战。


陈旭光:《瞩望一种新西部电影:历史、现实与“空间生产”》

饶曙光:《西部电影与共同体美学》

张阿利:《新时代中国新西部电影的新实践》

范志忠:《类型与奇观:新西部电影的美学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