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中央首次颁授“七一勋章”,治沙英雄石光银获此殊荣。从“千年沙漠”到“今日绿野”,石光银用自己的一生在大漠深处,矢志不渝地奋力书写着绿色传奇与红色荣光。
2016年,在省委宣传部大力支持下,西影和杨凌农科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影片《大漠雄心》,将石光银的传奇治沙故事搬上银幕。本期“西影艺术档案馆”带大家走进电影《大漠雄心》,了解英雄故事,学习英雄的奉献精神。
石光银
治沙英雄的40年坚守
石光银是陕西定边县一位普通的农民,是新中国第一个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授予的全国治沙英雄。
颁授仪式上宣读的石光银颁奖词这样写到:“治沙造林事业的模范代表,40多年坚持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创造治沙与致富相结合的新模式,为彻底改变毛乌素沙漠南缘‘沙进人退’恶劣环境做出杰出贡献。”
他带领群众致力于治理荒漠、艰苦创业,在25万亩荒沙、碱滩上种活了5300多万株(丛)乔灌木,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筑起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生命不息,治沙不止。我活多长时间,就用多少时间治沙!”这是石光银的人生信条。
弘扬模范精神
打磨精品故事
《大漠雄心》前期筹备历时一年,西影集团始终坚持精益求精的创作作风,深入挖掘石光银同志“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将初心融进灵魂,把使命扛在肩上,这不仅是治沙人的目标,也是西影人的目标。
影片在创作初期对石光银本人进行了深度采访。仅剧本创作这一项核心工作就经历了数月的潜心打磨,创作人员做出上万字笔记,不断积累创作素材。创作人员多次召开剧本研讨会,反复修改,终于敲定终稿。随后,主创团队抵达榆林市定边县,全面开展勘景、演员体验生活等前期准备工作。在深入了解石光银以及群众治沙的艰辛过程后,于2016年6月2日正式开机。
戳中观众心窝
引起强烈共鸣
对于没有去过陕北的人和许多年轻人来说,无法想象黄土风沙对生态造成的危害,也对植树造林的重大意义了解得并不深刻。但当《大漠雄心》播出后,观众们被深深地感动——原来地图上的那片黄颜色是真实存在的,而有一群人真的就靠顽强的意志把“黄”变成了“绿”。40年青丝变白发,40年改变大自然。《大漠雄心》不仅传递出“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的社会正能量,更向全世界表达了中国人的团结一心和坚韧不拔。
《大漠雄心》在创作上既突出了陕西的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特性,又表现出了全国林业系统艰苦奋斗的共性,在上映前就受到了人物原型从事行业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在听取了影片拍摄情况汇报之后,国家林业局对《大漠雄心》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表示要将影片纳入全国林业系统“绿色大讲堂”学习素材库,组织全国林业系统观摩学习,进一步弘扬石光银治沙精神。
学习英雄事迹,弘扬时代楷模精神,西影还将通过西影视频、西部电影频道展映《大漠雄心》等主旋律影片,敬请期待!
扫码进入西影视频观看《大漠雄心》
有一种时光,穿越时代的云烟,日久弥新
有一种光影,历经时代的风雨,更加厚重
电影包含的内容千千万万
电影人的故事万万千千
“西影艺术档案馆”将
把西影与红色电影的故事
讲给更多的人听
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