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影创想车间 | 遨游元宇宙的艺术世界
西影创想车间 | 遨游元宇宙的艺术世界
本网专稿
2023-09-23

宇宙这个未来感十足的词汇,最早是从文学艺术中而来,并重塑艺术的美学范式在多维的审美语境下科技,创意和创新紧密连为一体。

创想车间——探索美学系列

9月23日,西影创想车间新一期探索美学系列讲座开讲,著名策展人、艺评家,动漫学理论及双年展的创建者陆蓉之教授带领大家走进元宇宙的奇妙世界,探索数字科技与美学艺术的多维碰撞,畅想数字时代极繁美学的发展未来。西影集团党委班子成员,集团中层干部以及艺术从业者、西影梦想合伙人参加。

▲著名策展人、艺评家动漫学理论及双年展的创建者 陆蓉之

极繁美学·艺术为人人而艺术

21世纪,“极繁美学”的潮流艺术已经成为主流动向。那么,什么是极繁美学?

在本次讲座上,陆教授通过回顾上世纪至今的艺术发展史,从图画、服饰、工艺品等多角度为我们说明——相对于讲究简约的极简主义,极繁主义追求的则是绚烂、多元、繁复的反复堆砌。

陆教授说,艺术为人人而艺术,在数字科技生成艺术的无极限的今天,我们必须从新的方面去看待“极繁美学”,既是万花筒式的视觉形式无限混搭,也是虚拟与真实交互进行的范畴,是创意与商业的深度结合。元宇宙,我们已经在里面了。

遇见元宇宙·数字科技赋能艺术

当我们谈到元宇宙时,常常会有一个错觉——元宇宙是一个全新的东西,是我们这一代人才发明的。其实在上世纪50年代,数字科技赋能艺术就有迹可循。

·1957年,Stan Vanderbeek开始筹划制作他的流动的环绕图像大作Movie-Drome。

·1960年,Manfred Mohr自学编程,六年后,他创作了第一件计算机艺术作品。

除了画作,陆教授还列举了建筑、文学等方面受数字科技影响的案例。比如,在1992年出版的科幻《雪崩(SNOW CRASH)》小说中,作家尼尔·斯蒂芬森描述了一个名为Metaverse的虚拟世界,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宇宙。

数字科技所具备的虚拟、沉浸、互动等特质,让其在艺术活动领域创生出了全新的美学景观。随着数字科技快速发展,元宇宙与现实世界一开始存在边界,但边界会越来越模糊,最终变成相互依存的虚拟共生。

电影中的元宇宙世界

元宇宙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虚拟和现实融合的媒介及媒介化社会形态,包含大量媒介内容,而影像内容是元宇宙世界里的重要领域。

陆教授说,我们在现实世界里面想要模拟的、打造的生活空间,在电影里都有呈现。特别是2009年上映的科幻电影《阿凡达》,带给我们从现实穿越到虚拟的一种具体体验。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聚集着许多有才华的人。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中,CG科技领域后期制作人的瑰丽想象让人惊叹。

电影《虚拟天后》深受陆教授的喜爱,这部电影超前讲述了虚拟人、数字孪生等元素组成的元宇宙世界。

陆教授说,电影最早做到了“艺术为人人而艺术”,在西影这片艺术梦想孵化地,她也许下了电影梦,希望有一天能让大家看到自己创作的电影。

从事艺术创作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理想,在陆教授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对艺术理想的不懈追求。



今日,由陆教授担任学术主持的西影·哇塞潮流艺术展,在电影圈子正式开展,40余位知名潮流艺术家/艺术团体、130余件作品,囊括绘画、新媒体、装置雕塑等多种形式,引领潮流艺术风尚,呈现艺术美学盛宴。展览活动将持续到10月30日,来西影,一起沉浸在美好的艺术生活中。